2020/06/28
師訓結束後,接下來呢?不管是週遭同學、朋友詢問,還是自己問自己,對我來說都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。一直都自我要求嚴格,也一向最忌諱並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成為那種 [還不會走就想要飛] 的人。說真的,沒有更多練習分享的機會,我也不敢貿然地去做。總覺得 ” 分享” 這件事情是需要負責的,今天來到教室的同學,不管只是僅僅想要運動? 或者是想得到心靈的平靜? 做為分享者,都應該要比學習者有著更全面且宏觀的視野。也許是自己太膽小吧!? 或者太慎重? 總是希望一切在自己認為的"完美"狀態下,再進行分享,才不會讓學習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。
換位思考一下,當初第一次踏上瑜伽墊的心情,的確不知所措,也的確單純的只是想要運動。但時間再拉長來看,身為學習者,在練習當中,有時往往比分享者更跑得快更有感覺,這時候,身為分享者,到底能再多給些甚麼? 超越體能上的感受之外? 還有些甚麼? 其實,只有在墊子上的當下,才會知道。能不能面對這樣的來來去去? 如何能在分享及接收的當下,取得最剛好的平衡? 太多太多需要再去探索了。
有同學告訴我,甚麼人脈場地之類的,沒有靠自己去找來,是不會憑空出現的。如果不去做,就永遠不會實現。的確! 但我所顧慮的,其實並不是僅僅這麼簡單而已。一個完美的場域,加上準備全面的分享者,會成就短短的一個小時或75分鐘的分享品質。如果沒有100分,我寧願不要遷就99分。也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對? 還是錯 ? 但目前為止,如果沒有更多的練習分享的機會,持續不斷的自我練習是我認為最好的安排。
留言